好文章。發射平台在2021年是一個相當普遍的話題,但形式有所不同;如今它們更加去中心化,發行代幣的方式也更開放/簡單。$pump 與 $hype 的比較非常不同,這不僅僅是「它們都能產生收入」
我不認為足夠多的人真正理解永續合約去中心化交易所(perp dexes)與發行平台(launchpads)之間的經濟學。 1/ 兩種不同的零和遊戲 - 發行平台在代幣創建的瞬間獲利,而永續合約則通過資金利率/費用/他們進行的一般交易持續獲利。 - 雖然交易行為是零和的,但服務(配對、對沖、做市商/交易者費用)驅動持續的服務。 - 永續合約的規模隨著更深的訂單簿和更好的工具線性增長,而發行平台則沒有這種彈性;發行稅的減少不會導致更多代幣被釋放。 2/ 非常不同的主要驅動因素 - 整個市場通常是一種牛市現象——即在經濟衰退中,交易量壓縮,所有人都賺得更少。 - 然而,發行平台與牛市現象密切相關,而永續合約交易所即使在熊市中仍能看到可觀的收入。 附上同一時期的收入比較。你可以看到費用在四月(低迷期)大幅下降,然後在六月/七月(交易量上升)回升。 你可以在發行平台中看到類似的趨勢;然而,注意到發行平台的收入在六月/七月並沒有上升。 - 這歸結為幾個不同的因素;一個是交易的資產類型;另一個是,如我上面提到的,產生每個產品費用的事件,更重要的是,促使此類事件發生的條件。 - 發行平台基本上需要風險偏好與新資本流入的完美結合,這些資本尚未因資產類別的持有期/詐騙風險而損失,並且實際上需要交易這類資產的需求。 - 而永續合約只需要波動性。 3/ 資產本身非常不同 - 理論上,將自己的自動做市商(AMM)嵌入發行平台會使收入更具防禦性,然而,這就是資產差異的地方。 - 很多人喜歡概括並諷刺地說「一切都是一種迷因」——他們的意思是,一切都是某種風險的函數,在風險偏好的環境中,一切都會上漲。 - 然而,發行平台的代幣面臨更大的風險,因為1) 低門檻率=創造了數百萬個代幣=沒有人知道該交易什麼;2) 容易被打包和詐騙,導致資金永久流出生態系統;3) 通常是一次性交易——不像比特幣/以太坊那樣持續交易。 無論如何,還有很多內容需要討論,但如果你進行一些思考實驗,最終結果幾乎是相同的。 在發行平台上安裝AMM意味著你最終會建立某種完整的去中心化交易所(dex),在這裡你將與其他路由器之間的訂單流競爭。 沒有持久的比特幣/以太坊交易量基礎;永續合約去中心化交易所依賴於波動性,而發行平台則依賴於新穎性,但波動性才是真正的總可尋址市場(TAM)。 因此,所有這些都是在說,我實際上不相信「迷因」作為可持續的收入來源,這就是為什麼發行平台在牛市中雖然是現金牛,但總是需要承擔不可避免的熊市波動。 而永續合約去中心化交易所將經歷低交易量的時期,但每天輕鬆清除八到九位數的收入; 因此,在我看來,從最大到最小的總可尋址市場(TAM)是: - 永續合約去中心化交易所 - 交易工具(photon, axiom) - 去中心化交易所 - 發行平台 按絕對數字來看,是的,發行平台可能在最上面。但考慮到時間加權回報和業務線的可持續性,在我看來,像Axiom這樣的東西擁有終端用戶,這樣的業務更具盈利性。
查看原文
1.43萬
23
本頁面內容由第三方提供。除非另有說明,OKX 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,也不對此類材料主張任何版權。該內容僅供參考,並不代表 OKX 觀點,不作為任何形式的認可,也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購買或出售數字資產的招攬。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況下,此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準確或不一致。請閱讀鏈接文章,瞭解更多詳情和信息。OKX 不對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負責。包含穩定幣、NFTs 等在內的數字資產涉及較高程度的風險,其價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。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,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。